给死者换衣服的服务相关称呼

一、遗体净身穿衣服务

这是专门针对死者进行净身和更换衣服(寿衣)的服务。在殡葬流程中,这一环节较为重要,涉及到对死者身体的清洁整理,然后为其穿上寿衣。例如,在一些地区,老人去世后会有专门的殡葬服务人员提供遗体净身穿衣服务,像无忧选墓网会介绍老人死后遗体净身穿衣的殡葬服务流程等相关信息,这表明这种服务在殡葬事务中是一个明确的环节,旨在让死者干净、体面地进入后续的丧葬流程。

长沙白事一条龙
长沙白事一条龙

二、小殓相关服务(从丧葬习俗角度看)

  1. 小殓中的换衣环节
    • 在传统丧葬习俗中,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换衣等一系列对遗体初步处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严格的习俗和流程要求。例如在闽南地区,换寿衣(小殓)时,对于贴身穿的“贴肉绫”(白色丝质或棉布衣裤),男性的多由孝女负担制作,而在穿寿衣时,孝子、孝眷都要在场,且一边穿一边哭喊,告知死者穿的层数或寿衣重量等情况。并且,不同地区小殓时换衣的人员和具体流程也有所差异,像习惯上父死由子孙换衣,母死由媳妇女儿换衣等,在不同地方还有如套衫礼等特殊仪式。
    • 在黑龙江等地,临终前换寿衣也是丧葬习俗的一部分。如男性亡人净身沐浴由儿子或孙子操办,女性亡人则由子媳或孙媳来进行,沐浴净身完毕后再由相关人员配合孝属给弥留者穿好寿衣。

长沙的白事风俗

湖南长沙的白事风俗,即当地的丧葬习俗,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一、治丧准备

  1. 报丧:长者病危时,在外子孙需火速归家守候。一旦落气,屋内号啕大哭,屋外鸣铳报丧,并烧纸轿“送行”,名曰“起轿”。同时烧“倒头纸”作“路上盘缠”,将病榻上的枕席、稻草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孝子需即到舅家报丧,先在屋外鸣铳,再径奔正厅,点烛伏泣神龛前,待长辈掖起,再禀报详情。
  2. 备棺:人死后一二天,就开始备棺,俗话也叫“夹棺材”。富有人家会提前为老人做好寿材,上等的棺木料为柏木,称为“柏树方”,其次是杉木与松木。普通人家,棺材一般都是在老人死后临时做的,木料大都为松木,厚度也差一些。为了赶时间,木匠制作得较为粗糙,因此民间有“夹毛棺材”的说法。棺材油漆不能省,福禄寿三字也一定得写。与此同时,就是去山上选择墓地。
  3. 净身穿衣: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且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4. 停灵: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灵堂就是停尸、放柩,供人们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一般人家,都以厅堂作灵堂,而大户人家,会另搭高大宽敞的灵棚。在厅堂正中挂一幅能遮蔽尸床或灵柩的白色大帐幔,帐幔正中贴一个直径盈尺的“奠”字;帐前摆放一张“八仙桌”,谓供桌,桌子上方供木质的亡灵牌位。至民国,有了照相后,有的丧家就开始另挂遗像,且一直沿袭至今。供桌上摆放饭菜果品等供品,桌前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桌下放置烧纸钱的瓦盆。

二、祭奠仪式

  1. 设灵堂:在灵堂内,还会请匠工做纸活,比如纸人纸马、童男童女、金斗银斗、仙鹤祥鹿等,排列于灵堂两侧。随着社会发展,此风俗也与时俱进,演变成用纸板模型的洋房、汽车、空调、冰箱等高档物件。此外,须以孝子名义做一篇祭文,以文字形式对亡故亲人的祭奠与哀念。旧时祭文多用文言或半文言体,讲究文辞华丽,格式严谨,且感情真挚。文稿拟定后抄于质地较好的白纸或黄纸条幅上,也称为轴,挂于灵堂帷幔左侧。在遗像两边、庭院廊柱与房屋的各个门框,都要贴上白纸丧联。
  2. 开吊: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
  3. 法事:又名做道场,将音乐与开坛、念咒、诵经、请水、告庙、开方、破狱、解结、安神等过程相结合。民国以前,道场做57天,需道士911人,后多做3天,所谓“三日四夜道场”。古人迷信这些活动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地狱之苦,降福子孙。
  4. 做五七: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

三、出殡与安葬

  1.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2. 安葬:灵柩被放入墓穴里,称为“进坑”。在此之前,要用芝麻秆烧于墓穴中,叫“暖坑”,意思是墓穴阴冷潮湿,用火取暖后,老人住进去就舒服了。而用芝麻秆为燃料,其寓意有二,一是其子孙后代会像芝麻籽一样人丁兴旺;二是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3.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

四、现代变化与悼念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过去的殡葬习俗也相应发生变化。但长沙地区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悼念活动,如:

  1. 开追悼会:为逝者开追悼会,时间通常会安排在晚上六点半至八点半之间。流程通常是分批进行的,先是逝者的领导、好友对逝者进行悼念,然后是丧主家属的朋友对逝者进行悼念。每次有人上前悼念时,都会放炮竹和花炮,并行三鞠躬礼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2. 引路:孝男、孝女、晚辈及亲朋好友需绕灵走几圈,走圈时每人手里要持一根香,由道士念着《正气歌》带领引路。等道士唱完五遍,绕灵才算结束。引路时唱《正气歌》意在表达逝者一身正气,引路一个正直的人生,同时还告诫子孙要一生正气。长子要给逝者烧冥币,让逝者在天堂享受幸福生活。
  3. 破池:准备一张厚实的硬质做成小鱼池,鱼池两边要略高,不能被水打湿。在鱼池里放上一半的水,将一条小鱼和船系在一起,放入水中,让鱼带动船走。道士再绕着这个小鱼池走,念着逝者子女孙辈的名字,念毕,便亮出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宝剑,刺穿这个鱼池,水就流出,这就是“破池”。
  4. 投球:准备两张老式的正方形桌子,两张桌子并排排列,道士站在其中一张桌子上,另一张桌子的中心则放一个金光闪闪的圈。道士举着一个小球往前一掷,球落到另一张桌子上的圈内即可。金光闪闪的圈象征着金子,把球投进圈则希望逝者早日投胎成为富贵的人。
  5. 唱花鼓戏:多为有钱人家举办,或赶上老人喜丧时举办。
  6. 家奠礼:在凌晨至凌晨两点之间举行,亲朋们都回家后,剩下的亲属在逝者旁边守候,以家奠礼的形式温暖逝者。

这些悼念活动既体现了长沙人民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也融入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韵味。